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概况(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概况介绍)

2024-03-18 17240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中国珠宝首饰市场行业分析和数据报告
  2. 中国珠宝专业教育现状
  3. 中国珠宝行业分析报告2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珠宝首饰行业消费需求与市场竞争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珠宝首饰市场已经形成内地品牌、香港品牌、国外品牌珠宝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不管是全球还是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竞争格局都极度分散。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珠宝首饰市场规模达35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004-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18%;2019年,全球珠宝首饰市场规模约为3239亿美元左右,2019年全球珠宝首饰行业规模有所缩小,主要是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珠宝首饰贸易受限。

  

全球珠宝市场高度分散,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珠宝集团企业CR5为8.5%,CR10仅为12%;全球珠宝品牌CR5为8.1%,CR10仅为11.3%。全球前三大珠宝公司分别为周大福、历峰集团和老凤祥。推算2019年全球珠宝品牌CR5为7.6%,CR10为11.2%;珠宝企业CR5为8.1%,CR10为11.6%。

  

国际珠宝品牌中,卡地亚(Cartier)、蒂凡尼(Tiffany&Co)和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在中国大陆市场中占有的市场份额高于其他国际品牌。其中,卡地亚(Cartier)的市场占有率最高;2015年,蒂凡尼赶超施华洛世奇;2019年,施华洛世奇再次追平蒂凡尼。

  

在内地和港资品牌中,在大陆市场周大福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领先,2014年周大福的市场占有率被老凤祥赶超;2015年,周大福再次回到行业第一的位置,并保持到2019年。

  

近年来,我国珠宝首饰企业的产品供给门店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周大生在中国拥有最多门店,为4011家;其次是老凤祥,拥有3893家门店;周大福、周六福和豫园股份分别有3699、3070和2759家门店。

  

教育乃国之根本,一个行业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切仅依靠从业人员的再教育或职业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更深层次的需要是人员的专业化。

  

珠宝的学历教育随着珠宝市场的火热及带来的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全国各地的多层次珠宝教学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呈现出了较强的针对性。

  

珠宝专业的办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多元化,既有国家办学,又有民办学;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二级学院,还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既有本科及以上知识型的高等教育,也有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中等教育;几乎全面覆盖了中、高级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

  

全国目前有近50余家高校或高职、高专开设有珠宝鉴定、首饰设计方面的课程,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家的珠宝学院,具有完备的教学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各课程教学大纲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基于二者基础的两所高校的二级学院长城学院与江城学院也分别开设了珠宝鉴定等专业。

  

珠宝教学单位遍及全国,坐落的城市以经济发达、珠宝首饰业发达、高等教育发达等为特点,集中分布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如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商业学校等十几家单位,又如广州的中山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等十几家单位。

  

珠宝专业的就读学生仍以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为主,包括一部分的硕士研究生和少数的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有不少高职、高专、中专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招生规模总计接近万人之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整体较好,方向也比较多。中专、高职、高专的就业多以销售一线为主,各大公司、门店等每年都有很大的缺口;本科生除少数出国深造外,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考研大军,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本科生每年近50%的学生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有一部分进入社会,如行业管理机构、鉴定部门、业内企业、行业媒体、典当行、拍卖行等很多方向,并有少部分同学直接自主创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珠宝行业带来了不少生机;研究生的就业多以作老师、进入行业协会等管理机构或科研机构、进入企业的管理层等多方面,也有少部分自主创业或改行从事其他行业。

  

截至目前,很多科班毕业的珠宝专业学生都已成为行业中的生力军。

  

随着珠宝行业的渐进成熟与发展,从业人员的第二代也陆续到了进入高等学府的年龄。这些“宝二代”们从小耳闻目染宝玉石的五光十色,对他们而言这是珍稀异宝也算是熟视无睹了,但因为个人喜好或是接班家族企业等诸多需求,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加入到了就读珠宝专业的大军中来。相较于其他没有珠宝背景的同学,他们更有着熟悉宝石乃至珠宝业界的优势,而且毕业方向的选择也自由了很多,如继续到国外深造相关专业如奢侈品管理、艺术学等。“宝二代”们的加入,无疑将成为中国珠宝行业的重要动力之一。

  

1.4 2011~2012年中国珠宝专业教育现状

  

这两年对于中国珠宝产业来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两年,面对国内外种种不利因素,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成为摆在珠宝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内的珠宝教育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人才的培养依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珠宝专业在夯实专业教育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内人才需要的平台,着手打造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2008年起,已经多次举办校内的“鉴定能手”大赛,根据不同的学期分为“宝石鉴定”与“钻石分级”不同主题,至今已连续10个学期举办,不少专业功底扎实、勤于学习的同学脱颖而出,并在随后参加的FGA等国际证书的培训中纷纷取得了好成绩。

  

动手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主要基于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基地的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很多高校目前都已经有了能够接待学生实习的若干实习基地,从检测机构、科研单位、企业、行业媒体等多个角度,旨在为学生打造接触行业的平台,使他们提前适应进入社会后的快节奏与强竞争。同时,2009年,团中央遵照党中央解决就业难的工作方针,开始着手各高校见习基地的建设,根据高校所在地、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于2009年底推出首批大学生见习基地。同步要求见习单位在接受学生(以本科生为主)见习的过程中,应适当予以补助,以求学生在获得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能略有收入以维持校外见习的费用。

  

实习基地与见习基地的启用,为珠宝专业大学生拉近了与行业的距离,帮助他们定位4年的大学学习。

  

2.大专院校珠宝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

  

大专院校以学历教育为主,但在培养学生的层次上目标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根据珠宝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各方面新型人才的需要,各办学单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与方向,珠宝专业的设置也从最初的宝石鉴定和首饰设计逐步扩展为现在的10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专业,如加强了营销的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强调了管理方面的珠宝企划与经济管理专业,甚至也有了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等专业的设置,可以说是丰富了珠宝专业的适应面。

  

课程设置以基本的《宝石鉴定仪器原理与方法》、《有色宝石学》、《钻石学》、《玉器》、《宝石加工》、《珠宝商贸》等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然后根据具体专业的不同,加强各个有关方向,如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设计软件应用》、《首饰表现技法》、《首饰雕蜡》、《首饰金工制作》等,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学》、《珠宝首饰评估》、《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类课程,复合了设计方向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首饰加工工艺学》和《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等。总体而言,是在大的宝石材质方面的学习后,向各个方向延伸发展。

  

因为办学层次与办学宗旨的不同,珠宝专业学生也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到高职生、技校生呈现出了多层次化且强针对性的现状。

  

一般来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科研为主,本科以强调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为主,专科则强调了一定基础上的技能的训练,而高职生与技校生等更多地要求同学们掌握鉴定、营销的实战能力。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单位的办学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今后的择业、就业等多面的问题,整体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珠宝学历教学体系。

  

全国多家开设珠宝专业的院校,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也大多继承了地质岩矿专业的基底,有着很深的理工科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是我国最早开展宝石学教育和开办宝石学专业的高等学府之一。目前,珠宝学院具有宝石与材料工艺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宝石学博士点,宝石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硕士点。现在校全日制学生共500余名,其中本科生400余名(含留学生10余名),研究生60余名。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占8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4%;有5位老师获得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资格证书。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专业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化。

  

自1988年开始招收宝石学专业学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培养了宝石类和艺术类等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为我国珠宝行业输送了大批宝石学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珠宝学院借助学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重点学科发展的优势,在宝石学、宝石改善与人工晶体、宝石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宝石鉴定、艺术设计、宝石矿床学等领域,已取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和专著10部以上。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数十篇教学法论文和设计作品,获得很多项教学成果奖。

  

学院将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主,逐步加强宝石学的科学研究;拓宽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及其相关专业、艺术设计及其相关设计专业;立足珠宝首饰行业,面向相关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珠宝人才;经过努力,将珠宝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是一所以珠宝教育为中心任务的教学和科研单位。1989年珠宝学院通过与英国宝石协会合作,开设了英国宝石协会宝石证书课程,是我国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宝石学教育体系的学院,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国宝石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学习国际现代宝石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珠宝学院开设了自主的宝石和钻石课程,创立了GIC品牌,为我国的珠宝首饰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截至目前,各种证书的获证人数:FGA、DGA、GIC宝石学和钻石分级学等各类证书5000多人次。同时,珠宝学院还是指定的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考前培训站之一。

  

学院从1994年起承担宝石学方向本科生教育任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专业,现招收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方向和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本科生,同时还培养更高层次的宝石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年都有硕士生毕业。此外,还通过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方式培养珠宝专业学生。构成了多层次的珠宝教育体系。

  

珠宝学院有多位在珠宝界有影响的著名专家,现有专兼职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7.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61%,其中博士学位的占22%。构成一支业务素质精、学术水平较高、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珠宝学院努力开展宝石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在钻石、翡翠、有色宝石、有机宝石如珍珠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以珠宝学院为依托开办的宝石学学术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和定期在武汉举办的宝石学术年会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

  

(1)石家庄经济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2)昆明理工大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系——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3)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4)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5)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我国的珠宝教育除了学历教育以外,还有一种模式是职业教育。珠宝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起点高、办学方式灵活、人才培养周期短,在内容上更强调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教学形式上也较为多元化,有效弥补了珠宝学历教育的一些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各个层次的珠宝人才。

  

早期的珠宝职业教育,以宝石鉴定为教学的切入点,为早期珠宝行业快速高效地培养了专业人才。随着珠宝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职业教育也由最初以短期培训班为主逐渐发展成为较系统化、科学化的各类证书课程。这种转变标志着我国珠宝职业教育日趋成熟,同时也为我国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珠宝行业的迅猛发展,珠宝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使得以短期培训班为主的珠宝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进行行业内认可的专业培训。最早开展培训的以地矿部门的相关机构为主,如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前身是“地矿部北京珠宝培训中心”,后更名为“国家宝石监测培训中心”),早在1991年就开始举办各类培训班,课程涉及珠宝行业亟需的珠宝营销、宝石鉴定、钻石分级、翡翠鉴定与商贸、首饰设计、首饰加工、珠宝评估等专业,颁发NGTC系列证书。其他培训机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颁发GIC系列证书),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原中国宝玉石协会,颁发GAC系列证书)等。

  

我国目前各种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即初级技能(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2002年劳动部成立了“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3个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珠宝首饰行业已开始鉴定的工种有贵金属、钻石、宝玉石检验员,珠宝首饰营业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做工,贵金属首饰机制工、宝石琢磨工等工种。大批专业人员的培养,为珠宝首饰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珠宝首饰行业中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原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CGC)”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原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注册珠宝评估师(CPVG)”执业资格证书。

  

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CGC)考试每两年举办一次,考试科目共4科,理论考试两科:“宝石学基础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宝石学专业知识”;实践考试两科:“宝石鉴定”和“钻石分级”。全国设立3个考前培训站:北京站(国检珠宝培训中心)、武汉站(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上海站。自1997年起,已举办了9次全国考试,考试地点设在北京。

  

国家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CPVG)执业资格考试由“珠宝鉴定与分级”、“资产评估”、“经济法”、“珠宝评估理论与方法”、“珠宝评估案例分析”5个考试科目组成。其中“珠宝鉴定与分级”纳入珠宝玉石质检师(CGC)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和“经济法”可在当地参加每年一次的社会统考;“珠宝评估理论与方法”、“珠宝评估案例分析”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全国唯一的CPVG考前培训机构由国检珠宝培训中心承担,自2004年起已举办了4次全国考试,考试地点设在北京。

  

国外的珠宝教育也以职业教育为主,最早引入我国的国外教育机构是英国皇家宝石协会,1989年在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合作开设FGA(宝石课程),后来开设DGA(钻石课程)证书课程,其他国外培训机构如GIA(美国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钻石高阶层议会)、GII(美国国际宝玉石学院)、IGI(国际宝石学院)、ASA(美国评估师协会)等分别在国内开展相关培训。

  

FGA是英国宝石协会(GEMA)的宝石鉴定师资格证书,该协会始创于1908年,在国际上享有盛名。FGA证书1988年被引进中国,采取全中文教学方式,在北京、广州、桂林、上海、武汉设有考试中心。

  

考试内容:涉及宝石的本质,形成及出现;宝石的结构和属性;宝石的色泽与光学性质;用于宝石检测的光学属性;用于宝石检测的电磁波频谱;可见光谱及分光镜;非光学性质与检测技术;放大镜技术,内部及外部特性;宝石精加工;人造、合成与仿制宝石;加工后宝石与处理方法;无机宝石介绍;有机宝石介绍。

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概况(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概况介绍)

  

美国宝石学院(GIA)始建于1931年,现为全球最大的宝石研究和教育非营利机构。全球公认的钻石分级制度就由其所创立。GIA的主要证书为宝石鉴定文凭(Graduate Gemologist,G.G.)。此项文凭一直被业界视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资格认证,获得G.G.称号的从业者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珠宝行业高级专业人士。

  

考试内容:涉及钻石鉴定标准与知识,宝石合成与加工技术,宝石的精确鉴定,使用标准色系评定钻石等级等。

  

国际宝石学院IGI(Intenrational Gemologiacl Institute)成立于1975年的世界钻石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宝石学鉴定实验室和宝石学研究教育机构,在全球各大钻石交易中心和中心城市(安特卫普,纽约,多伦多,迪拜,东京,香港,特拉维夫,洛杉矶,孟买)设有15个实验室和学校,目前全球超过96个国家的宝石学人士接受IGI的实验室以及教育科研服务。

  

优点:实践课非常多,比较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和行业市场结合得很紧,全部课程都是IGI自己的老师教,这点应该是目前国际唯一坚持做到的。

  

缺点:时间没什么弹性,要连续两周全天上课。

  

HRD全称为Diamond HighCouncil——HRD(荷兰语名称Hoge Raad Voor Diamant),中文名称为比利时高阶层钻石议会,坐落于世界钻石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但现在已经不应该叫这个名字了,因为HRD原来作为钻石议会的公益职能这几年已经被AWDC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所取代,目前HRD主要做鉴定。

  

钻石作为我国主流珠宝消费品之一,在所有主流珠宝消费品中占比为20%,尽管近年来我国钻石饰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20年达到了707亿元的水平,但是钻石的渗透率仍低于在主流珠宝消费品中占比仅有4%的铂饰。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去钻石的消费场景主要局限于婚恋市场,但是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流,据统计,其对钻石的喜爱程度远高于其他珠宝品类,这将带动钻石的总需求。

  

珠宝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周大生(002867)、周大福(HK01929)、潮宏基(002345)、六福集团(HK002590)等。

  

本文核心数据:钻石饰品需求量、主流珠宝消费品占比、各线城市珠宝品类渗透率

  

据De Beers统计,2016-2020年我国钻石饰品需求量逐年上升,2016年时钻石饰品需求量为640亿元,到2020年时为707亿元,总体增长较为稳定。

  

尽管钻石饰品的需求逐年上升,但是其渗透率却不尽人意。根据世界珠宝协会统计,中国珠宝行业在各个不同线级城市的渗透率有所不同。其中金饰因为较具有投资性以及在传统文化中影响较深,而且黄金是国内主流珠宝消费品中占比最多的品类,占比高达53%,渗透率在各个线级的城市都达到了70%左右的水平;

  

铂金虽然在国内主流珠宝消费品中只占了4%,但是其渗透率在各个线级的城市都达到了中等水平;

  

钻石在我国主流珠宝消费品中占比为20%,但是渗透率却低于金饰与铂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更是只有金饰渗透了一半左右的水平。可以看出,钻石的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并且有较大空间。

  

3、消费者偏爱钻石品类将带动其发展

  

不过,近年来我国钻石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钻石的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婚恋场景,钻石的应用场景已经逐渐扩展至日常的佩戴中。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80后、90后和00后对钻石的喜爱程度远高于其它珠宝产品,其中有48%的90后消费者偏爱钻石,为所有统计的年龄段中对钻石喜好最高的群体。伴随着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未来钻石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钻石的消费人群也不再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成为了钻石重要消费地。据De Beers统计,不同线级对钻石的需求中,三线城市无论在金额还是量上,钻石的需求均高于一二线城市。

  

按金额占比来看,三线城市的需求占比为43%,一二线则分别为26%与30%;按量占比来看,三线城市的需求占比为37%,一二线分别为26%与37%。底线城市对钻石的消费需求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带动整个钻石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综合来看,钻石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珠宝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